減重過程中你可能忽略的事

有時在減重門診會遇到這樣的學員「我發現自己經常在情緒低落、焦慮或壓力加重時,會尋找食物來安慰自己…這種情況的發生讓我感到非常沮喪,因為我知道這樣的行為是不好的,有試圖控制自己的飲食習慣,但結果都是失敗或無法持續太久,很擔心會影響到身體與心理健康。」

情緒性進食是一種基於情感需要而非生理需求的飲食行為,這種行為通常與情緒波動、心理與生活壓力或其他情緒狀態相關聯。

但有時候可能沒有發現自己有這樣的行為產生,沒關係我們可以簡單自我檢視是否有以下特徵:

  1. 突發性食慾增加:情緒性進食常常伴隨著對特定食物的強烈渴望,這與正常的生理食慾不太一樣,已經進食過的情況下,仍可能因為情緒而再次進食。也可能會突然感到非常渴望甜食、垂涎於高熱量或高脂肪的食物。

 

  1. 無法控制進食:在情緒性進食的時候,往往難以控制進食的量。可能會吃下大量的食物,直到達到一種過飽的狀態,甚至超過正常食用的量。

  1. 食物與情緒聯繫:經常把食物視為應對情緒不適的一種手段,而非僅僅是為了滿足生理需求。食物成為一種安慰物,被用來轉移、減輕或處理情緒。

 

  1. 出現在情緒波動時: 情緒性進食往往在情緒波動較大的時候更為明顯。這可能包括焦慮、憂鬱、孤獨、壓力或其他情緒困擾。

  1. 後悔和罪惡感: 在情緒性進食之後,常常感到後悔和罪惡感。這種感覺可能與飲食選擇不符合他們的健康目標,或者是因為失去了對食物的控制而產生。

 

  1. 重複性行為: 常是一種重複性的行為,而非單一事件。可能在面對相似的情緒困擾時,反覆地採用這種應對方式。

 

了解這些特徵有助於個人更好地辨認和理解自己的飲食習慣,並積極面對自己的情緒,找到自己的慢性壓力來源,尋找適切的方法來應對情緒性進食行為。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