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情緒性進食,培養健康飲食習慣的五大秘訣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麼了…職場壓力讓我喘不過氣的感覺,好像只有在吃的時候才能讓這股壓力得到一些釋放的感覺。」

「明明知道有些食物不該吃、對身體不健康、太油膩,但真的很難控制自己不往嘴裡塞…」

「看著體重計的數字一直上升,我也知道不能再這樣下去,但真得不知道該怎麼辦、怎麼做才好?」

明明就剛吃飽,卻又覺得嘴饞想吃;或是渴望吃某種特定的食物,沒吃到就什麼事情都做不了,可能是手搖飲,可能是各種零食。

 

情緒性進食是許多人在面對生活壓力、焦慮或情緒波動時的常見現象,利用進食來轉移或暫時遺忘這些負面情況的發生,但容易讓人陷入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中。這些壓力自己未必有察覺,可能來自於工作,親密關係或是自我要求,或是環境的改變。

 

這個問題如果沒有克服,任何減重方法都沒有用。不過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方法,來改善這種情緒驅使的不健康飲食行為,重新建立健康而平衡的生活方式,擺脫情緒性進食的困擾。

一、了解情緒與飲食之間的聯繫:

了解情緒與飲食之間存在的密切聯繫,像這樣常常在情緒低落或焦慮時尋找食物來緩解不適感,被稱為情緒性進食。透過觀察自己的飲食習慣,了解在何種情境下容易產生情緒性進食的衝動,是掌握問題的第一步。

二、建立規律的飲食時間:

有助於降低因情緒波動而產生的進食衝動。定時進食可以穩定血糖,減少餓感引起的不適情緒,進而減少情緒性進食的發生。

三、尋找替代方式舒緩情緒:

在情緒低谷時,不一定要依賴食物來排解不適。可以尋找其他替代方式,例如運動、冥想、閱讀或與朋友聊天,來轉移注意力並紓解情緒。這有助於培養更健康的應對方式,遠離情緒性進食的陷阱。

四、建立多元化的飲食習慣:

避免將特定食物與情緒聯繫太緊密,建立多元化的飲食習慣。了解飲食為營養和能量的來源,而非情緒的遮蔽物。這有助於降低情緒性進食的頻率,並增加飲食的均衡性。

五、尋求專業支援:

如果發現自己難以自行控制情緒性進食,建議尋求專業協助,如諮詢心理師或營養師的協助。提供有效的心理技巧和飲食建議,幫助建立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擺脫情緒性進食需要時間和努力,但這是一個值得追求的目標。透過以上的方法,我們可以建立起更健康、平衡且有意義的飲食習慣,培養正向的生活方式與飲食觀念,遠離情緒性進食的困擾。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