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太多蛋白質到底會不會造成腎臟負擔?(上)
最近常常在線上營養諮詢時收到減重學員詢問
「營養師,我這樣吃那麼多蛋白質,腎臟會不會壞掉啊?」
「我看到這則新聞寫:吃太多蛋白質,恐造成腎臟負擔!某腎臟科醫師寫的誒,所以我這樣吃腎臟會壞掉嗎?」
大家先冷靜~揪都馬爹捏!在進入主題前,我們先來了解蛋白質在我們身體扮演的角色。蛋白質是由很多小分子氨基酸(amino acids)組成,一公克的蛋白質可以產生4大卡的熱量,但通常身體不會把蛋白質拿來當熱量燃燒,因為它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像是建造與修補組織:肌肉、皮膚、頭髮、內臟、牙齒、骨骼等組織的結構材料。合成酵素(酶),例如消化酵素-胃蛋白酶、合成賀爾蒙,例如:胰島素等與合成抗體、體液調節等。
為什麼他們都說高蛋白飲食會傷腎?
我們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說明,蛋白質在體內會被分解成小分子氨基酸最後代謝成尿素與其他含氮廢物,腎臟就是負責將這些廢物過濾排除。吃了越多的蛋白質,而最後代謝產生的含氮廢物就會增加,腎臟就必須要處理更多的廢物,就像過勞員工,久而久之就想罷工!
高蛋白飲食到底會不會傷害腎臟?看看研究怎麼說
首先,高蛋白飲食相當於攝取每天每公斤體重超過2克的蛋白質。
2016年發表的系統性回顧研究表明,對於健康的成年人來說,每日每公斤體重攝取 2 克蛋白質是安全的,長期(6 個月)也不會對腸道、肝臟、腎臟或心血管系統造成損害。因此,建議健康的成年人每日蛋白質攝取量不超過每公斤體重 2 克以內,較不會造成身體負擔。此外,對於腎功能正常的過重或肥胖者,即使蛋白質攝取量佔總熱量的25%,也不會對腎功能產生不良影響。
2020年腎臟病學會雜誌上的一項回顧性研究也發現,長期(> 6 個月)實驗中未觀察到高蛋白質飲食攝取會導致腎功能正常的成人的尿蛋白(腎臟功能異常指標之一)增加。
而2016年在美國臨床營養雜誌上發表的一項橫斷面研究,表明:動物性、植物性、乳製品蛋白質與腎臟功能指標(腎絲球過濾率GFR, Glomeruler Filtration Rate)或肌酸酐濃度無關,但動物和乳製品蛋白與代謝含氮廢物(尿素氮BUN)呈正相關。有趣的是,動物性蛋白質則與血糖呈現正相關。
對於腎臟功能正常且沒有蛋白尿的人來說,高蛋白飲食不會直接傷害腎臟。除非是由醫師診斷腎臟功能有問題,而攝取高蛋白飲食則會加劇腎功能衰退。但在隨者年齡增長,腎臟功能也是會正常退化,如果想保護腎臟,依照目前的相關研究結果,建議以植物性蛋白質作為主要來源,動物性蛋白質尤其是紅肉則要減少攝取。
所以我一天的蛋白質可以吃多少?是誰必須要留意蛋白質攝取量呢?
下集告訴你。
參考文獻: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104(3), 743-749.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31(8), 1667-1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