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愛好者必看,碳水循環飲食法的實用指南!

碳水循環飲食法,這個結合科學與彈性的飲食策略,讓你在享受美食的同時,輕鬆調整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攝取。在高碳日與低碳日打破原本卡住的體重,中碳日則維持減下來的體重,重新適應新的體重和代謝,不需要執行極端飲食控制就能輕鬆滿足健康與身材管理。

高碳餐

鍋湯底選擇:日式昆布、菌菇鍋、番茄湯、鴛鴦鍋

 

我們可以攝取精緻澱粉,如白飯、烏龍麵、蒸煮麵與碳水量較高的原型澱粉,如:馬鈴薯、玉米、芋頭、山藥。

蛋白質要吃到每公斤體重1.5倍,如60公斤的成人每日90g蛋白質,分配三餐,這餐高碳就需要吃到至少30g的蛋白質。火鍋肉片、魚片兩片,雞柳條約兩隻寬長,草蝦4隻、牡蠣8顆、蛤蠣22顆,以上大約7g蛋白質(一份)。

蔬菜與蕈菇類可以多攝取,高纖維增加飽足感。

 

可以在餐前後安排運動,有氧運動(如:慢跑、球類運動、自行車等)或重量訓練,增加熱量消耗與肌肉合成。

中碳餐

鍋湯底選擇:日式昆布、菌菇鍋、番茄湯

 

攝取原型澱粉,如:地瓜、南瓜、蓮藕等,份量控制一顆拳頭大小,不攝取精緻澱粉與碳水量較高的原型澱粉(馬鈴薯、玉米、芋頭、山藥)。

蛋白質要吃到每公斤體重1.5倍,以低脂肉類、海鮮、豆製品為主。

蔬菜與蕈菇類可以多攝取,高纖維增加飽足感。水果當餐也以一顆拳頭大小的份量為主,選擇低GI的水果像是:芭樂、小番茄、蘋果、莓果類。

低碳餐

鍋湯底選擇:日式昆布、菌菇鍋、番茄湯

 

原則很簡單,我們不可以攝取會大刺激胰島素的食物,如:白飯、烏龍麵、蒸煮麵與碳水較高的原型澱粉、牛奶其製品、根莖類、豆漿、水果。

主要由蔬菜、蕈菇類、豆製品、海鮮、肉類、雞蛋中攝取碳水化合物,來達到低碳攝取目標。(所以也不是完全都沒有吃到碳水化合物唷!)

 

而蛋白質要吃到體重的2倍,如60公斤的成人每日120g蛋白質,分配三餐,這餐低碳就需要吃到至少40g的蛋白質。

火鍋肉類先選白肉再選紅肉、先選兩隻腳與沒有腳再選四隻腳,如:鮮蝦、小卷、花枝、蛤蜊、鯛魚片、鱸魚片、雞柳、雞胸肉。

 

豆製品中的百頁豆腐不建議吃,因為主要是由大豆蛋白加上大豆油製成,是屬於「高脂肪」的豆魚蛋肉類,每70公克含有7公克蛋白質、10公克脂肪,熱量為120大卡。推薦低熱量、少加工豆腐:嫩豆腐、板豆腐(傳統豆腐)、雞蛋豆腐。

 

教你如何簡易計算蛋白質

 

最後記得,在高、中碳日搭配喜歡的運動,加強增肌減脂的效果。火鍋也可變成碳循環的一部分,減重也能與味蕾平衡!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